中国工业设计现状

  去年我有幸主持了“国内外工业设计发展趋势”的研究项目,该项目经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立项,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系统设计T作室牵头,组织了全国部分高等院校教师、研究生共十余位人员参与,调研范围遍布全国。整个调研历时5个月,主要研究人员约20人,查阅资料487篇,其中,国外文献约200篇,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德国等多个国家的资料。组织访谈79次、会议54次、访谈企业达112家,并且查询了大量网站。参与本项目的工作人员达100余人,最后形成的报告约33万字。希望以此报告为依据,来制定《中国国内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政策》。

  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工业设计发展速度比较快,主要是因为政府和企业对T业设计重视的程度有所提高,但机制和资金问题依然困扰中国_T业设计的发展,中国政府对工业设计机制的设置和资金的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一)概念阐述

  所谓工业业设计,即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中心,综合运用人类文明成果,统筹考虑科技、文化、资源、环境、市场等各方面因素,协调优化产品的研发制造、物流营销、消费使用、回收环保等各个环节,对产品进行系统整合创新。

  (二)研究背景

  我国的工业设计现处于以产品设计为核心的发展阶段,而国际上已经完全由产品经济转型到了服务经济。工业设计是一项不断提供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适用产品的创造性活动。工业设计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具有人才密集和知识密集等特征。设计环节是产品价值链中最具增值潜力的环节之一,我国前30年发展历程和经验表明,工业设计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文明程度、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工业设计在改革开放之初引入我国,经过30年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引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关注,他们开始重视工业设计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例如,在“十一五”规划当中,明确提出“发展专业化的T业设计”。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重点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产业。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指示:“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国家把工业设计放在科技服务业的范畴,鼓励发展专业化的工业设计;强调重点建设一批工业设计、研发服务中心;支持企业积极承接工业设计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国务院有关部委正在加紧制定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2009年上半年国家机构大幅度合并后,原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辖的工业设计调整为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辖。

  许多地方政府也将发展工业设计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工作内容。必须把工业设计提升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来看待,因为工业设计在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当中起着关键作用。北京已经启动了《设计创新提升计划》;上海制定了《上海工业设计发展三年规划》,但还没正式公布。比之下,广东省在工业设计上的动作最大,广东省已把工业设计纳入了省政府的工作重点,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内的一些大企业,比如海尔、联想、李宁等知名企业的工业设计已渗透到全球品牌战略的管理层面,_工业设计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战略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像海尔集团、联想集团的副总裁都有工业设计背景,这相当于企业把设计提升至决策层面,而不是简单的操作层面。如今,我国粗具规模的专业工业设计公司约120余家,工业设计已从初期的产品外观设计发展到产品研发、企业战略等全方位的设计策划。

  从调查结果看,很多设计公司都已完成了转型,上升到了产品形象、战略策划上。我国上千所高等院校都设立了工业设计和相关专业,每年培养设计人才30多万人,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据。但是,工业设计在我国还仅作为一种新行业形态存在,在中国的工业或经济的“体外”循环,并没有发展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尚未在经济领域构建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中国的美术行业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有拍卖,有美术商务,还有专门哄抬物价的。尽管中国工业设计发展历史已超过30年,但设计并没有真正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20世纪80年代初曾有人提出:有干设计的(设计企业),有吃设计的(制造业),有玩设计的(消费者),有管设计的(政府),却没有形成完整的设计产业链。依现在看来,设计还必须有管的、有吃的、有玩的,才有设计的活可做,否则干设计的就没活可干了。

  我国“加工型”的工业体系还未将工业设计融人经济运营从头至尾的系统结构内,虽然我国工业设计近几年有较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比较,整体水平仍然相对落后,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政府层面,“政出多门”,多头共管,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战略,缺乏有效协调与共享机制,资源不能合理、充分利用,某些举措具有盲目性,不利于设计产业的健康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工业设计的主战场——“制造型企业”。

  我国发展经济最根本的一个土壤是制造业,但是我国大部分的制造型企业对工业设计的作用和价值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制造业或重技术轻设计,或仅在外观美化上创新,并没有意识到工业设计是技术创新的载体,也没有意识到工业设计对企业品牌塑造和价值提升的重要性。

  2.对工业设计支持的基本对象认识不清楚。

  工业设计支持的基本对象应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制造业”。中国在今后几百年都不可能放弃制造业。当前我国对“工业设计促进的重点对象是技术拉动型制造业”缺乏基本认识;不明确“促进工业设计的扶持、培育对象是设计服务型企业”。政府必须给设计公司提供政策支持,让它成长起来,从而更好地为制造业服务。

  3.政策和投融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政府和企业决策层在工业设计上的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信贷担保制度不健全,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导致我国工业设计在发展环境、服务市场等方面存在问题,“设计产业链”缺失。一个设计产业园区,不仅仅要吸引设计公司进驻,更要创造一个平台,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应该成为产业园区今后的建设重点,然而国内大部分的设计产业园区在这点上都没有认识清楚。

  4.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产业化程度不高,结构不合理,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工业设计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健全;工业设计对相关产业的渗透力度不足

  社会人士普遍认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如果改行不是好事,其实学工业设计的改行才是好事,他们应该渗透到其他领域,将设计思维方式传递到各个行业中去。

  5.缺乏高素质的工业设计人才。

  我国设计专业毕业生每年达30万,而真正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并不多,这是目前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既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又灵活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也能综合运用各方面资源的高素质从业人员依然短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人才更为稀缺。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工业设计的健康发展。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把工业设计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很多国家制定国家设计振兴政策,把“设计价值”纳入国家经济统计之中。政府出资建立国家级的“设计资源网络数据库”,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关注,培育和扶持设计产业所乏力应对的、属于中长期战略发展性的项目,政府在推动工业设计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而我国政府才刚刚开始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

  英国政府专门成立了“英国设计委员会”,开展“设计顾问计划”和“扶持设计计划”,使工业设计逐步走向产业化、集成化,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德国是.工业设计的发源地,有健全的教育体制,工业设计教育普及程度很高。研究表明,德国制造业推出新产品的研发费用中,设计占900-/0。美国是最早实现工业设计职业化的国家,工业设计与市场紧密结合。设计管理在商业竞争中的运用,为美国制造业的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美国联邦机构内设有“国内设计部”,工业设计为美国克服70年前的经济大萧条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投入工业设计开发的资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居世界首位。日本通产省内设立“设计政策办公室”,下设“产业设计振兴会”,并确定每年的10月1日为“日本设计日”,颁布国家级“优秀设计奖”。韩国政府每年投入400亿韩元推动设计产业的发展。韩国产业资源部下设机构“产业设计振兴院”,提高了人们对工业设计的认识,把T业设计作为单独的产业来发展。每年由国库拨出资金相当于人民币3亿多元用于工业设计的示范、交流、评选等,把工业设计推动到各个方面,每年都评选出总统大奖。

  发展中国家印度在2007年颁布《国家设计政策》,在制定设计政策时,与我国一样采取了走访形式,对设计公司和企业进行了调研。多数企业要求都是很具体的减税、免税等优惠政策,而印度政府却只字不提,措施中也只有几条,如:成立国家设计委员会和国家设计学院,没有具体的条文,他们并不着力于一些具体的点。这反映了两个国家发展思路的不同。我国现在出台的政策基本着力点都很具体、很实在,对长远的战略布局问题可能无法满足。印度的战略非常清楚,即要全力打造走向世界的“印度设计”国际品牌。他们的发展政策也很简洁,在国家设计委员会和国家设计学院下推动设计的发展,不是具体的点,而是确定机制、机构。我国也设立了工业设计科,或者工业设计发展办公室,每年都有报表和具体的工作计划,这对发展工业设计很关键。工作如果有头绪就不会政出多门。西欧、北欧、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对工业设计有许多具体扶持政策。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现在仍然把工业设计视为国策,出台政策、给予资金来扶持工业设计,充分证明工业设计在创新、产业振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表明工业设计对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

  根据我国确定的2020年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针对我国工业设计的特点、现状以及国内外发展趋势,急需创造工业设计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建立相适应的机制,形成设计创新体系,而不仅仅是减税、免税等具体措施。我们应探索出-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设计发展道路,使中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和设计强国,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基于以上这些,我们提出以下10个方面的建议与想法:

  1.落实温总理的重要批示。

  这是发展中国工业设计事业的巨大力量。

  2.发展工业设计的主体应该是企业。

  发展工业设计的主体应该是企业,需要采用政府推动、结合市场调节的发展模式,不能仅仅依靠市场调节模式。

  2009年上半年,我们一直在给宁波市政府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出谋划策。宁波市政府对工业设计行业的投入比较大,达33个亿,还专门成立了.工业设计投资公司。这个投资公司并不了解设计企业,计划拿30个亿来打造园区,实际上就是做房地产项目。投资公司只考虑引进低层次的市场竞争机制,让设计公司来园区竞争,但并没有意识到工业设计的发展需要政府推动和市场结合的综合机制。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得出,发展工业设计不能仅仅依靠企业本身,因为工业设计充满了风险,政府必须给予指导和支持,而我国工业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本来就不完善。我国所谓的工业化就是有了工业、制造业、加工业,但是并没有群体关注我们是否真的“化”了。我们远远还没有达到“化”,所谓“化”意味着设计可以融人整个社会当中,而我国现在的工业设计仅仅只是一个点,还没有扎稳根基。在这种大环境下,要发展工业设计,市场竞争会慢慢失去激励作用,所以不能仅仅靠市场经济的推动,政府的推动作用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3.尽快以国务院名义颁发《关于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

  4.在“工信部”下设立“国家设计委员会”。

  现在国内到处都是“工业设计热”,商务部2009年下半年以来一

  直在运作成立“国家设计中心”的事宜。商务部的智囊团提出:受当 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很多服装企业纷纷倒闭,而我国的服装业不仅缺乏品牌,附加值也低,希望通过国家设计中心把国外的知名品牌以及设计师引入到中国来,提升中国服装行业的档次,提高中国服装的附加值。

  商务部的第一件工作不知是否已经完成,当时策划在开幕式活动中举行一个万人签名活动,由10000名国外的服装设计师与中国著名的服装公司签订合同,中国几乎所有重要服装企业的设计任务都交给国外服装设计师来完成。另外,宁波市政府高薪聘请韩国设计师,组成一个代表团,给他们推荐宁波最好的加T型制造企业进行对接,把设计订单交给韩国人。韩国人拿到这个设计订单后,报价肯定高。比如韩国人报价可能需要20万,宁波制造企业只出5万,剩下的15万由宁波市政府支付。这个举措非常危险,仅仅迎合了目前的设计热潮,如此发展,即使再过10年、20年,还是外国设计、中国制造。

  万人签名活动或者说类似“国家设计中心”等重大举措,实际上并没有培育中国自己的设计,仅仅是为了引进设计机制到中国企业而物色国外的设计。目前国内制造企业委托设计公司做设计,制造企业往往要的就是设计成果,整个的设计过程以及在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企业家根本认识不到。他们只要设计成果,并不重视设计的过程,这是我国制造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误区。聪明的企业家则会要求,既然花了钱,就应该全过程了解,要让设计成果在自己的企业生根,培育这样一种机制和运作的管理体系。否则不了解设计,只是花钱购买设计成果,虽然拥有所有权,但却并不知道如何产生新的设计。

  之所以要成立“国家设计委员会”,就是希望大家不要把设计仅仅当做一种单纯的商业成果,而应该把它当成国家经济运行的机制,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从“制造业”向“创造业”转移。由于工业设计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特点,所以必须成立一个行政主管部门,以加强全国工业设计发展的宏观战略引导和政策措施的协调。

  5.大力推进工业设计基础和应用研发基地的建设。

  大力推进工业设计基础和应用研发基地的建设,激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得以转化,大力扶持工业设计企业发展壮大。

  6.在行业规划、国家重点工程、公共事业项目建设中引入工业设计。

  我国举行的世博会,在筹备中渐渐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韩国举办1988奥运会之后,整个设计行业不仅发展了,而且还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但是我国在2008年奥运会及2010年世博会上并没有把设计行业带动起来,相反只是发单出去,没有真正形成一个从招投标到管理到最后落实的整个链条。我们应制定并完善工业设计项目投资指南,有效提升工业设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我国企业家的特点是:只关注结果而不关注过程。如举办大赛、各类活动等,各企业家都只是关注最终结果。再比如参加一些国家级的评审活动,大家提供的设计报告就是最后一页,让评委根据效果图来打分、评奖。这说明我们忽略了过程,只关注结果。在工业设计当中,最忌讳的就是这一点。在推广工业设计中,整个过程是我们今后开发潜力的一个重要生产力。更确切的说,这就是生产关系的调整,生产关系调整以后就能产生效益。就像改革开放一样,还是原来的人和原来的企业,如果生产关系得到调整,就会大力提高生产力。

  7.加大对工业设计的资金投入,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

  8.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应用和保护。

  提高全社会的工业设计意识,建立工业设计评价与奖励制度,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健全设计信息统计工作。

  9.加大力度改革落后的设计人才培养理念、方式和模式。

  我国上千所院校都设有工业设计专业,但是整个培养思路存在很大问题,很多地方都在建大学园区、建高楼,并且对于高校硬件投入、设备投入方面的资金量都非常大。外国教育专家都说中国教育的硬件投入不比西方差,但软件设施、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落后西方30年,甚至40年。这个数据一点也不夸张。

  2004年我到德国一所一般的艺术设计学校参观,正巧赶上他们的毕业答辩。12个本科生参加答辩,全院的教授组成答辩委员会,不仅仅是本系,而且还请了其他各方面的专家前来。有两个学生的答辩成果在我们看来是优秀的毕业设计,比如说设计的投影仪,不仅有想法,而且企业已经做出样品,市场价值、认定评价都非常高,造型也很时尚。另外10位同学做的毕业设计没有最终的成果,但在长桌上摆满了一些过程的探讨。没有结果,但却呈现了各种可能性,在各种可能性中结合了什么知识,结合了什么专业,怎样进行合作,怎么开展工作等等,把整个完整的程序展示了出来。最后答辩委员会的投票结果令人大吃一惊:那两个在我们国家一定被认为是优秀的毕业设计,教授给的结果是:只能毕业,不颁发学位证书。而另外10位同学不仅拿到了毕业证书,还被颁发了学位证书。

  答辩结束后,我询问那些教授为什么这样。他们的答复是:德国教育培养的人才,不是为眼前的,而是要考虑长远的。这两个学生不上大学,直接进公司肯定也能做出这个成果。而大学是用于培养德国10年、20年以后的人才,10年、20年以后不可能还是这些东西,这两个学生没有想象力,而那10位同学却培养了真正的能力和素质。以后他们到社会上任何部门从事任何职业,都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他们具备了扩展知识的能力和应用知识去创造效益的能力。

  通过这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再思考中国的设计教育。中国现在的四五百所工业设计院校的培养模式(初步发展阶段)是职业教育,目标瞄准就业,学生毕业以后成为一个没有远见的所谓的白领打工仔。中国现在追赶欧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等我们追上时,发现国外的设计已经上升到另外一个层次。

  我们中国的设计公司,招聘时有没有注意你们的设计人才在这方面的能力?海尔就具备了这样的远见。海尔在招聘设计人才时,除了看他们的作业、考试等之外,最后一项测试就是让应聘者进来,给每人发一张当天的报纸,让应聘者在其中任选一些感兴趣的信息,提出问题,给予分析,提出改进,或是一个措施,或是一个提纲。海尔要的不是一般的设计师,而是一个项目的设计经理、一个主管,它已经不再把设计当作一个纯技巧性的工作,而是一种对知识、资源的整合。

  我国培养的人才中,实践型、应用型、研究型、综合型的多元化设计人才比较欠缺。我国一千多所院校,其中90%以上是工科院校,培养的全是清一色的造型人才,而且是跟风的造型人才,是跟着时尚走的造型人才,这就决定了我们国家制造业的水平。如果设计业还称之为一个行业的话,从业人员的这种状况,就会注定没有想法,不会创新;即使会创新,也只是形式上的新颖,而在实质内容方面远远落后于别人。我们都能感觉到我国“制造型”向“自主创新型”产业转移的压力。中国需要转型、需要创新,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但是目前我国仍缺乏创新型人才。

  10.提高我国设计政治意识。

  我国比较强调政治意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强调的都是政治意识,但在设计行业中缺乏政治意识。要尽快着手建立我国人机模型,生活方式模型,设计机构、设计人才、设计教育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库,并纳入国家设计战略规划层面考虑。

  我们学校的老师,包括其他院校的老师经常会被西方国家尤其是韩国、日本邀请过去,三四天时间,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待遇(包吃、包住、包机票等),只要我们介绍中国设计教育发展的大纲,包括设计院校的基本数量、老师的数量、老师的教育背景、学生数量、学生毕业后工作地点及其他相关数据。我们的老师高高兴兴地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到国外去,国外马上将其存人他们的数据库。我们现在也要把产品的外围息结构搭建起来,否则今后中国设计的DNA就会被外国人掌控,而中国人自己却丧失了掌控权。

  如果中国企业、中国政府不抓这个的话,我国未来的市场仍然会由外国人控制。中国自己没赚什么钱,而外国的设计公司、外国的政府都的市场。这就涉及政治,而我们中国没有人去考虑,所以我非常强调这点。不抓这个方面,就给中国未来设计埋下一个大的危险,我国企业就会很难进入自己的市场。中国现在要扩大内需,就需要重视工业设计。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博士指出:“21世纪将是.工业设计的世纪,一个不重视工业设计的国家将是落伍者。”

电话:020-38042106 传真:020-38042106 E-Mail: service@gd-id.com Copyright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新手指南 | 会员积分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2009 广东工业设计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59053号联合支持: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互动营销支持:深圳牧星策划设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