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边”的个体
张达的设计品牌“没边”(Boundless)曾经历了短暂的停滞。但在2012年复工后,还未做完的衣服就已引来专业人士的订购。他的顾客对张达的服饰如此评价:“他像一个学者,对文化、人类、自然都做了很多研究。他的世界非常纯净,充满了有趣的想法。所以我们爱他。”
不同于90年代早期的服装设计师,张达并不会把大量精力放在满足客人对昂贵物料、精致人工的需求上,他只针对设计本身而做命题,并通过制作前卫的服饰来做解答。他常常使用诸如“这是我所喜欢的”句子,来总结自己的设计行为。张达同样很重视手艺,但他认为,要使一个事情有本质的区别,需要先从理念以及对事情的理解开始。
张达的言谈和作品中常常带有理想主义精神。虽然无意强调,但他也承认自己逃离不开时代的烙印。张达所穿的灰色上衣和裤子的质地相呼应,领口露出了一点红色的海魂衫。他坐在咖啡馆的沙发上,与穿梭在秀场的时装设计师极为不同。“有一次在领事馆申请签证时,因为穿得太随便,他们还怀疑我是否真的是服装设计师。”张达自我调侃道。但他的朴素仍让人觉得这是一位极具风格意识的人。
1986年,张达考入了西北纺织学院服装系。毕业后,他随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服装系的教师学习服装设计、裁剪,以及帽子制作,并建立了对比利时设计师的喜爱。4年的助教经验,让他模糊意识到了服装的“现代性”所在。不像巴黎、纽约、意大利这些时尚中心,在类似安特卫普这样的城市,也可以走出大批改变时装史的设计师。这种横空出世的酣畅感,将一切指向了设计的自由。在1997年,张达便获得意大利国际年轻设计师比赛的高级时装类奖项。1999到2002年,张达任职于上海逸飞服饰有限公司,他所负责的运动休闲服发展得并不如意。辞职后,他做了两年自由设计师,并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建立了设计工作室“平行”和女装品牌“没边”。2005年,第一届大声展让中国媒体看到了年轻设计师的存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蜂拥而来的国外媒体热衷于发现“中国新设计”,也让世界开始关注包括张达在内的中国独立设计师。
他曾被外媒称为“最神秘的设计师”。极少的作品数量,服装宣传大片缺乏,较为抽象的理念,都是造成这份神秘感的原因。相对于其他服装设计师,张达所谈论的内容,更像建筑师或产品设计师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早期的张达做过一些十分概念性的设计,并沉浸在思考的乐趣中。公众对他的作品做了片段性的理解,将其简单总结为“变化多端的创作者”。他曾经做过8件直径相同的正圆形T恤,并命名为“O-shirt”系列;又从市场批发来20件衬衣,通过解构改造为15件不同的女装。这两种设计的外观极其相反:前者极简,后者具有支离破碎的装饰性风格。对此,张达说:“这是一种误解吧。我的出发点并不是考虑自己该走极简风,还是解构风。我最感兴趣的,是设计到底有多少可能性——就像中国水墨画,那么多种笔道、深浅,都是通过调节同一种黑墨来得到的。这也是文人们最推崇的绘画方式,由简单元素发展到复杂画面。这两个系列,也都是从最简单的元素,变化出了各种各样的外貌。”张达用这种自我推导的方式创作了很多季的设计:从中国古代服饰裁剪发展而来的平板式衣服,从平板的对立面发展来的立体服饰,以及参照东南亚、阿拉伯地区服饰习惯制作的、看似还未成形的服饰。
“这些服装中,有一部分卖得并不好。顾客的犹豫我也能理解,毕竟摊在那里时,就像一块普通的布,根本看不出穿起来会是什么样子。现代人的服饰以成衣为主,领型、裤腿等细节已经完善,套上去的样子就是摆在商店里的样子。但像印度纱丽、青藏地区的僧侣袈裟、中国古代的免裆裤,还有我的这些设计,看起来只具备衣服雏形,需要穿着者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穿衣的过程。都市人不处在特殊的气候条件里,也没有时间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张达这样说。
2008年之后,张达对概念设计产生了反思,他想通过实实在在的制作过程,来更加了解衣服的本质。此后,他为一家高级奢侈品的生活品牌担任兼职设计师,这让他对传统制衣和家居生活有了新的认识:“设计师在一起时谈论的‘观念’太多了,那些刁钻的角度和超新的认识确实让人很震撼,但到后来会感觉空洞。设计师是一个‘造物’的行业,观看工厂布料的制作过程、少数民族手工艺和博物馆的古旧资料对我很有帮助。”他的设计方向也更加明晰:一种是基本的服饰,拥有很好的比例、舒适度和精良的制作,穿着时间可以很长,并且和流行无关;另一种仍然是尝试衣服的可能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都会出现在我最新的设计中。”
张达对服装本质的一再探讨,证明了观念与技术是同等重要的。他所喜爱的山本耀司、尼古拉·盖斯奇埃尔(Nicolas Ghesquiere)、马丁·马吉拉(Martin Margiela)等这些技术极其精湛、对审美又有独到理解的伟大设计师,都是通过个人的观念,改变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单纯为了对抗,为了达到不同而做设计,对人是一种消耗。不应该总想着横空出世。做设计的出发点,应该是工作的‘不可取代性’。就像棱镜,光到了这里,会自然地产生折射。”
三联生活周刊: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即将推出的夏季女装系列?
张达:品类包含女装外套、长衫、连衣裙和裤子,以天然纤维制作。由于货量不多,主要是供应北京、上海的店铺。你可能会从中看到中国民间布衣,西南少数民族的简单服饰,日本夏季和服、浴衣的一些细节。这些素材都具有从汉服演变过来的痕迹。它们的廓形原始简单,具有衣服最本初的样子。不像现代服饰,有很高超的、西式的剪裁技巧。
三联生活周刊:这次会拍摄服装宣传册吗?
张达:有这个考虑。照片风格会有两种可能性:顺着服装的特色走,或者是完全矛盾的方式——这两种都是我所喜欢的。风格统一是很重要,但我更相信人的复杂性。但我不会为了拍摄而拍摄,刻意地投入大量的金钱,出差去漂亮的外景地。除非我的设计确实是从那些外景地里得来的。设计师和造型师的区别在于,造型师会先设定一个场景、想要拍的对象,再用衣服去搭配他们。而服装设计师是衣服先出现,才去找特定的场景。 三联生活周刊:“没边”的销售渠道都是那些呢?怎么评价“游击店”和“Show Room”的商业模式?
张达:“没边”主要是在买手店里寄卖。德国设计小组Bless应该是最早用“游击店”的方式来销售产品,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钱,也没有很多的货量,只能借助别人的店来完成。川久保玲的Comme des Garons游击店很成功,他们募集有意向的人来申请店铺,单品价格也比当季服饰便宜很多。这种店铺的主要职能是卖库存,所以她陈列了一些条件,比如简单装修,店铺开在租金便宜但有趣的街区,仅保留一些品牌特征就可以。这是一种聪明的营销方式。其实我并不是很关心这种形式,中国的一些游击店仅仅占有了一个噱头。Show Room不负责零售,主要是通过选择设计师品牌,通过Show Room内的小型展览,来吸引专业买手购买,店主从中提成。其实无论是进百货商场发展代理商,自己开店,还是由买手来推动,能通过他们选择一个与自己的设计重合度最高的市场才是最主要的。“没边”由于各种原因,离市场化还有一定距离。但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原创设计概念店——不仅仅开在北京、上海——让我们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三联生活周刊:外界常常评价你为艺术家性格的设计师。
张达:设计和艺术的区别在于,设计师的作品最终还是要投放到销售、使用中,设计时有实用功能上的考虑。而艺术家的工作是一种精神活动,工作时应该最大限度地忠实于自己。前卫并不意味着不合理。我会接收不同的外来信息,但会把它们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功能性。顾客穿过比设计师更多的品牌,拥有更多的生活经验,他们说有些设计冬天穿会漏风,或者不舒适,这我一定会听。另一种是关乎审美的,这我不一定会听,我仍然相信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三联生活周刊:你的设计非常现代,那你是怎么看待传统的?
张达:清末民初西方服饰传入中国后,传统服饰基本已经停止进化,很多款式无法生硬地古为今用。我对传统服饰更多是尊重,而不是喜欢。但传统里包含的民间智慧,是我比较重视的——中国人有一种“不那么精确”地看待事物的方式。比如传统服饰里的“连袖”,肩宽不同的人都能穿着舒适;西方人的厨房里有各种刀具,中国人最多一把菜刀和肉刀。这就是中西方性格和文化上的差异。我们会认为,一样简单东西把问题全部解决是本领所在。当然这也有缺点,就是要依赖自己的分寸感。传统文化的日常性一直保留到了今天,只不过以不同的方式存在着。对有些人来讲是土,对有些人是机会。就像山本耀司做的西装,与西方的挺拔、非常修身的剪裁十分不同,那些闲散人就会买账。
三联生活周刊:“70后”和“80后”的新设计师区别在哪里?
张达:80年代的设计师越来越多地有国际教育背景,有非常好的专业训练,对待西方文化、设计的商业化以及金钱的态度比较健康,这些都很棒。70年代的设计师有些人有理想主义,但他们从小处于一种朴素的成长环境,对物质有一种贬低和排斥的心理,常常以简单的对抗来完成独立性,这也是有些偏激的,不自然;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些人不是激进的拒绝,就是在中年后全面拥抱。不同年代的人之间肯定会有不同,但我还是觉得应该按每个个人去看待,而不是按一代人笼统地去说,意义不大,人之间相同的永远比不同的多,我不知道为何在国内这么喜欢做这样代际之间的比较。多年前我的一位比利时朋友在中国生活一年后就发现中国人很喜欢比较,而且总是看到不同。
三联生活周刊:日本时装力量在80年代的崛起,给法国时装界带来了东方冲击。中国是否还有机会令人惊艳?
张达:这个问题挺大的,我回答不了。很多人谈到崛起,但比较容易忽略日本人成功前的铺垫。山本耀司1981年第一次去巴黎做展示,70年代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已经做了好多年了。佳能相机的总谱,最前面的那部分基本上是抄袭莱卡的,索尼公司60年代生产的收音机在欧洲就是廉价货的代名词,他们都是做了很多年才有今天的成就。
上一条新闻:用买手店“激活”本土设计
下一条新闻:王一扬,“轻时尚”之重
更多关于“没边”的个体 的新闻
最新文章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中国正在成为2014-02-19
- 全国各界积极响应国务院常务会议精2014-02-18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2014-02-18
- 苹果产品设计教父眼中的4大科技发展2013-10-28
- Jony Ive 谈工业设计师如何炼成:做2013-10-28